零基础免费教程,一站了解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
挚理科技一直深耕数据安全领域,从专业软件研发到合规体系咨询,深度参与各监管机构相关标准的编写,辅导超过700家大中型企业完成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,经验丰富。
本栏目面向零基础的企业,深入进行讲解,旨在帮助企业明确数据安全合规各项要求及边界,更好更高效的打造数据安全防护体系,避免走弯路。
挚理 - 数安讲堂
从2012年开始国家发布关于信息安全保护的决定,到2017年,2021年《网络安全法》、《数据安全法》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的相继落地实施,国家经过不断的研讨实践,已经形成了数据保护的完整法律体系,并且从2022年开始,通过逐步扩大的监管检查、处罚等手段,推动全社会对数据安全的重视以及基础能力的建设。
数据安全的立法及监管
截止2023年6月,全国数据安全相关处罚案例已达336起,涉及金融、医疗、交通以及互联网等行业。
无论从国家立法还是监管要求的解读,数据安全国家对“数据”这一新型的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及保护,长远来看,数据将会成为可量化的资产,跟我们目前熟悉的资本、有形资产一样。而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,绝大多数的数据是以电子化形式存在的,客观的增加了其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,所以国家数据安全的建设,会是一个长期的,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当前阶段,监管部门对数据安全的处罚还是以警告为主,罚款为辅。以“防患未然”为监管出发点,帮助企业整改、建立完整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为阶段目标。
数据安全、网络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之间有什么关系?
数据安全是最终目的,网络安全强调的是边界安全,也就是我们数据存储、使用、传输的环境安全。我们可以把网络安全类比为保险箱,数据是保险箱内的贵重物品。保险箱的作用,是防止窃贼(外部攻击者)轻易的接触到我们的财产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安全时代,对企业的要求是要具备防火墙,要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,对“保险箱”的安全性,结构强度进行评级,保障环境安全。
而数据的安全,才是最终的目的。所有外部环境的安全,保险箱的钢板厚度,密码复杂性等,目的都是要保护里面的财产安全。而从全球各大数据泄露事故的原因分析来看,往往严重的数据泄露更多的是产生于内部,因为内部管理不善或者人员安全意识不足,导致了恶意员工轻易获取敏感数据,内外勾结,贩卖数据谋取非法利益。
所以,不管是欧盟的GDPR,美国的CCPA还是我国的《数据安全法》,均强调企业对内的管理,也就是对内部人员的管控。
综上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对数据安全的定义:
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及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,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,使得数据安全高效流动发挥价值,防止发生数据泄露或数据滥用等事件造成对公民、企业、社会乃至国家利益的损害。
个人信息保护,可以理解为数据安全的一个子集。个人信息,本质上是数据的一种,更进一步,个人信息很可能是敏感数据,与公民的健康、生命财产息息相关,国家有义务对公民财产进行保护。通过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国家针对“个人信息”这一特殊的,明确的敏感信息,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要求,从数据采集的合理性及合法性,到如何正确使用、储存、销毁等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。比对个人信息相关违法行为,提出了单独的处罚的措施。